計畫與時間表是我們可以有效掌握自我時間的工具,但常常有人把計畫與時間表搞混,例如預定下週二之前唸完行政學(計畫),與下週二晚上去上行政學(時間表)就是二種完全不同的概念,計畫指的是自己主動規劃的行程,時間表則是被動必須配合他人的行程。
在弄懂計畫與時間表之間的不同之後,接下來談的是可用時間。
可用時間是一種相對於預約時間的概念,預約時間就是前段說明的由計畫與時間表所排定的時間,計畫又是時間表之外由自己主動排定的時間,而在時間表及計畫排除的時間帶(預約時間)的部份,即稱為可用時間。例如時間表排定八點坐火車,但是在做火車途中的時間,就是一種可用時間,可以讓自己靈活運用的時間,例如聽點音樂、打個小盹、看看其他書籍等。
那麼如何靈活運用可用時間,當然也是必須先計畫,而不是到了那個時間才來想要幹嘛。譬如隨身可帶一本小單字書,在可用時間時背誦幾個單字,或是趁機補充精神都可以,總之不是用來發呆的。通常我們可以把一些容易完成的小事(當然是指非排定的工作),分成工作目標與個人目標,如果可用時間落在工作時間內,可以執行工作目標,例如整理手邊資料;如果可用時間是落在私人時間內,則可以執行個人目標,例如背單字等。
對於可用時間更好的作法就是把各種個人目標或工作目標寫在紙上,在突然面臨(例如客戶遲到)多餘的可用時間時,就可以馬上檢視是否有適合現在執行的目標,而不會輕易的放走任何的可用時間。
如果手邊常有一些已經知道大約須耗時多久,而且又不需馬上執行的工作,可以試著在紙上寫上所需耗時的時間,這樣在你已經知道可用時間有多長時,就可以更有效的選擇執行哪個目標。
如果你可以達成有效利用可用時間來填補許多平成無法完成的目標,或是將預約時間之外的可用時間好好利用,你已經成為善於利用時間的高手。還有一種常聽到的叫做空隙時間、零頭時間,其實就是較短的可用時間罷了,例如等紅綠燈、等公車、走路時…都算,如果你連這種短短的時間都不放過,善加利用,那麼你已經達到善用時時刻刻的時間管理高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